2025年,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构建数字化教学空间,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要素深度融合”,并强调“通过物联感知技术实现教学环境动态调控”。这标志着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“集成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”的新阶段。
在此背景下,国内某著名医科大学与浩翔信息基于前期合作基础,深化战略协作,共同推进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全面升级,致力于打造国内智慧教育的典范。
以物联网中台为教育数字化底座,物联网边缘高聚合网关为核心链接,坚持应用导向,持续深化教室统一管控平台的建设。
目前,已成功改造教学馆62 间多媒体课室与中医楼 14 间课室,实现了对教室内各类多媒体设备的集中控制、状态实时监测,并能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智能调度,极大提升了教学管理效率与便捷性。 当前,另有 15 间智慧课室正在建设中,为高校课堂持续注入智慧动能,不断拓展智能化教育的边界。
彻底改变“课前人工开灯、拉窗帘、开设备,课后管理员逐一检查关闭”的传统低效模式。
在智慧教室中,老师仅需通过触手可及的物联网触控终端(取代传统串口屏),即可一键联动课表智能托管,轻松开启/关闭灯光、窗帘、投影仪、电脑等多媒体设备,实现设备的智慧化管控与调度,将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,使其精力精准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引导,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与教育质量提升。
为满足学校精细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督需求,平台提供前端巡课督导功能。
督导人员可通过平台远程查看任意课室的摄像头画面、教师电脑屏幕内容、教学活动轨迹以及关键设备运行状况。同时,可对教室内设备进行远程智慧化管控。为教学督导提供可视化入口,使巡课更便捷、督导更有效,显著提升教学管理效率。
教职工可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平台,进入课室预约管理,根据所需时间和座位数筛选空余教室,轻松完成预约申请。同时,课室门外的智慧云屏实时显示空间占用状态,避免使用者寻找空闲教室的尴尬,平台智能关联学校课表数据,自动调节预定空间内的灯光、空调、多媒体等设备状态。显著提高教室空间与教学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。
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目标及教育部《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》。
通过智能强电管控系统,实时监测各个教室设备电源开/关状态,精准采集用能设备的用电量及消耗数据,实时反馈电源端口的电流、电压、功率、能耗等关键信息。管理员借助可视化界面进行远程控制和应急调度。基于海量能耗数据,平台可分析预判用电趋势,实现能源使用的科学调控,推动校园能源管理向智能化、动态化转型,有效支撑校园绿色低碳发展。
解决校园信息化设备增多带来的运维难题,如:维护难度大、故障感知滞后、解决周期长等。
当教室设备异常时,可通过IP呼叫对讲至监控中心,平台自动弹出故障教室监控及桌面视频推流,教师亦可通过讲台物联网触控终端或手机微信扫码进行报修。平台实时同步报修状态,驱动运维人员及时跟踪处理,并反馈结果。实现故障的早预警、早发现、早维护,最大限度减少课前准备时间损耗和设备问题对课堂教学的干扰,保障教学顺畅进行。
通过教学统一管理平台,整合学生课堂学习、教师教学活动、课室预约、智能策略、设备运行等多维度数据。对跨主题数据进行交叉分析计算,总览校园整体运行态势。为教师教学、学生学习、学校管理、外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,促进各方协同提升,推动管理决策由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,由单向指令转向多方协同,实现闭环式透明化管理和智能预警服务。
此次双方的深入合作,是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、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实践。项目的成功实施,为高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,推动“互联网+教育”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联基座,意义重大。
未来,浩翔信息将继续乘着数字化之翼,围绕供给侧(资源、平台、服务)和需求侧(师生体验、管理效能),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物联应用新生态,持续构建数字化教育应用新基建,为教育领域注入新动能,助力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。